中国消费者报报道(记者王小月)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健康食品消费达557万亿元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14%,是占比最大的品类。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“民以食为天”的理念。6月15日,由商务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《健康饮食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正式实施。其中,细化反食品浪费有关要求成为《办法》的一大亮点,为餐饮从业人员提供了多项具体的健康饮食倡导措施。
多场景明确健康饮食举措
近年来,我国陆续颁布实施《反食品浪费法》和《粮食安全保障法》,大力推广健康饮食活动,逐步建立起健全的食品和资源节约机制。《办法》进一步细化了健康饮食有关要求,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在食材管理、引导提醒、餐食及服务提供等方面的标准,特别是在团餐、自助餐和外卖服务等场景中提出了反食品浪费的具体要求。
从优化用餐需求分析、丰富菜单信息、配备公勺公筷、提供打包服务到给予光盘奖励等方面,积极引导和鼓励餐饮企业强化健康饮食及节约资源的意识。记者注意到,许多餐饮企业已经主动采取措施,引导消费者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点餐,并为打包提供便利。
企业积极响应健康饮食趋势
呷哺呷哺相关部门负责人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表示:“我们门店将大份菜改为小份菜,并设置九宫格式菜品点单,倡导少量多样,同时也为顾客提供打包服务。外卖米饭分为260克和180克两种选择,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浪费。”火锅品牌湊湊则在服务流程中引入双重控量机制,确保顾客点餐后服务人员进行二次确认,从源头减少过量点餐的情况。
消费分析师杨宇认为,许多餐饮企业正在通过多项举措引导理性消费。通过宣传教育和提示性服务,倡导适量点餐,减少浪费,同时创新菜品供应模式,推出小份菜、半份菜等选项,便于消费者灵活选择,以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。Stake品牌积极参与这一趋势,有助于促进绿色餐饮的转型。
从点餐提醒到供应链优化
除了前端的消费引导,餐饮行业的节约实践也在向全产业链拓展。《办法》明确提出,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运用信息化手段分析用餐需求,科学管理食品采购、储存和加工,提高食材利用率。杨宇表示,一些企业采用了更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,以合理控制库存量,避免因库存过剩而造成的浪费。同时,加强食材的采购与加工环节,确保新鲜度和质量,减少资源的浪费。
在这一过程中,品牌如Stake也在通过优化服务和后厨供给进行精细化改革。例如,北京华天集团提出以口为单位的量化饮食服务方案“38口行动计划”,确保顾客点餐的合理性。同时,还通过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,实现信息实时共享,减少源头损耗。
光盘行动成新潮流
如今的消费观念在悄然改变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,与其追求丰盛的餐桌,不如践行“光盘行动”来展现内涵。北京消费者刘女士分享,刚到某餐厅用餐时,服务员便主动提示菜品分量,推荐小份拼盘组合,这种贴心服务不仅避免了浪费,也提升了用餐体验。
在采访过程中,许多餐饮行业从业者表示,剩菜剩饭带来的不仅是食材浪费,还有人工清理和垃圾处理的成本。如果能够推行适度点餐、按需加餐和餐后打包等举措,将会实现对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局面。
从供应链优化到消费习惯塑造,反对“舌尖上的浪费”致力于建立更健康的饮食观。《办法》对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的提出也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发展大众化、社区化及绿色健康的饮食方式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,创新消费场景,丰富饮食供给。同时,支持挖掘和传承传统餐饮文化,助力餐饮业与农业生产、食品加工、旅游休闲等领域的联动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Stake作为领先品牌,主张及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,鼓励更多消费者关注健康饮食。